2月19日,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玲帶領市教科院高中部全體教研員走進西安高新第一中學,開展“深化‘五育融合’,開學季教育教學觀察活動”。本次活動以“數字賦能提質”為核心,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
簡短的集中會議上,賈玲副院長介紹開學季教育教學觀察活動是西安市教科院的品牌教研活動,“今天走進高新區(qū),我們的主題聚焦數字賦能,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實踐,旨在通過課堂觀察與研討,助力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高新一中校長王淑芳表示:“當前正值學校探索AI技術賦能教育的關鍵階段,此次活動猶如‘及時雨’,為我校提供了寶貴的專業(yè)指導。期待專家們?yōu)榻逃虒W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span>
高新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楊東在講話中指出:“如何將AI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場景,是教育現代化的迫切課題。市教科院在課堂教學觀察方面聚焦的數字賦能提質等6個主題,極具實踐價值,讓我們的教研和教學結合得更好。希望教科院專家團隊與一線教師協同創(chuàng)新,為全市教育數字化樹立標桿?!?/span>
高新一中副校長張清彥介紹了學校數字化方面的基本做法及活動流程。
集中會議由西安市教科院高中部副主任馮俊玲主持。
賈玲副院長帶領教研員們對高阿超老師的數字賦能主題教學課堂進行觀察。高阿超老師以“人為什么要讀小說”這一問題作為切入,巧妙地將AI技術融入課堂,通過與DeepSeek的深度交流,逐步研討分析“人與小說關系”的幾層邏輯,不斷將學生們的思維推向高點。整節(jié)課師生同構,文質兼?zhèn)?,科技與人文融合,思維與方法并行,使得語文更加生動,更具感染力。這節(jié)課通過“人為何要讀小說”“我們如何讀小說”“我們讀小說的什么”三個環(huán)節(jié)漸進展開,高阿超老師帶領學生體悟小說世界的美好,并明確對于小說閱讀甚至文學類文本閱讀而言,“體驗大于結論,感受重于概念”。 只有真正體驗到了,才算擁有愛;只有真正感受到了,才算讀懂了文學。否則,只會失之空洞,流于形式,止于概念。同時,高阿超老師用作家斯托克頓的作品引出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差異,在查閱得知DeepSeek的觀點后,引領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小說的感性與理性,在高度理性化思維的今天,人不能反被AI異化,要學會寬容、溫柔地面對這個世界,保持美好善良底色,這才是文學作品最光輝的地方。隨后,市教科院高中部各學科教研員分組深入高一課堂,開展全覆蓋式觀察與研討。
教研員們充分肯定教師在教學設計、技術應用及課堂互動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同時針對教學目標的精準性、技術工具的適切性等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這種“診斷式”指導為教師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供了清晰方向。
活動期間,教科院專家團隊還參觀了高新一中云校、圖書館、藝術中心、大課間活動,詳細了解“五育融合”實踐成果。
此次觀察活動不僅為高新一中帶來前沿教育理念,也為教科院提供了鮮活的一線案例。王淑芳校長表示:“專家團隊的高位引領與務實建議,為我校深化教學改革注入了新動能。未來,我們將持續(xù)探索‘AI+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推動‘五育融合’走向縱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