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在話,面對新課程教學,面對“煥然一新”的教材,面對全新的教學方法,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如何迅速的完成新舊課程的交替,我也是心頭一片茫然,倍感痛苦。的確是“在痛苦中涅槃”。
痛苦一:“自我否定”后的無所適從
教授新課程之前,總是錯誤的認為,新課程改革,是對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全盤否定;新課程改革就意味著要改變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教學方式。而且私下里還認為,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jīng)駕輕就熟的東西,變革的往往是我們成功的經(jīng)驗。
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又覺得新課程處處體現(xiàn)著新思想、新觀念、新創(chuàng)意,充滿智慧的挑戰(zhàn):如,新課程強調(diào)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如何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觀念?
新課程強調(diào)要注重學生的自我參與、自主探索意識,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新課程要求一線教師具有怎樣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怎樣先進的教育技術(shù),才能適應其要求?新課程要求開發(fā)課程資源,而我們教師掌握的資料及了解的資源還有限,我們又怎樣開發(fā)?新課程為教師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而我們在這個空間里又該做些什么呢?沒有一個成功的模式,沒有一點經(jīng)驗可以參考,我們到底應當怎樣做?
痛苦二:教材改變帶來的不適應
新課程改革的最顯性變化就是教材的變化,人教版的新教材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很好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在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學習生活、人格建構(gòu)方面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新教材設計更加富有彈性,為師生互動和學生發(fā)展留有更大的空間。教材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充滿了時代氣息??吹竭@些,內(nèi)心似乎稍稍平靜了許多。但實際教學過程中,改變教材帶來的不適應仍不時能感覺到:
第一、新教材的編排體例破除按文體進行單元編排的方法,改為以專題組織單元文章,更加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文言文又按文學史的順序編排,這樣做,雖然能清晰得顯示出選文的時代特點,但在教學的過程中讓老師頭疼的是,先秦兩漢時代的文章,遠遠要比明清時代的文章難理解得多,學生一上來面臨的就是一個相當?shù)母叨?,學生能越過嗎?
第二、每學期的授課內(nèi)容由老教材的一冊變?yōu)樾陆滩牡膬蓚€模塊,每一模塊又由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部分組成,其中閱讀鑒賞又分成四個單元,容量基本和老教材的一冊相當,授課進度能完成嗎?
痛苦三:評價制度遲遲出臺成為制約新課程的瓶頸。
眾所周知,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就像牽牛鼻子一樣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評價體系、學科課程評價標準相對滯后,基層學校的多數(shù)領導與教師采用的仍是原有的評價標準,只重視結(jié)果忽略過程,重視知識忽略能力,重視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思維發(fā)展,這就嚴重制約著新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元目標的實現(xiàn)。
重中之重的是我們的教學從來都是看高考的臉色行事,社會、家長對教育的期望讓學校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師就更加難以有所突破。陜西的高考政策遲遲不出臺,我們基層教育只能處于一種徘徊、觀望、等待階段,高考將如何評價學生,只有評價措施出臺了,才能讓改革在起點時就明確知道自己在達到終點時的評價標準,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才能在向終極目標邁進的過程中,不斷與評價標準和內(nèi)容對照,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調(diào)整、改善,并最大限度地達到目標。
新課程教學改革已進行了一學期了,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雖然走過很多彎路,遇到過很多挫折,但跌倒的同時,我們也積累了站起來的經(jīng)驗。
課堂教學關(guān)注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學的必然,倘若我們給學生構(gòu)筑堅固的精神堡壘,建造深厚的人文底蘊就不會出現(xiàn)一些令我們尷尬的局面。
在教學中多方面打造經(jīng)典視聽材料,撞擊學生的心靈,開拓視野,并在比較中逐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凈化“聽、讀”信息源。多與智者哲人,語言大師進行精神上的對話,心靈的溝通。其次淡化功利意識,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從功利主義中解放出來,“把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他們?nèi)巳讼矚g語文,個個迷戀讀書,癡情作文?!卑盐罩R,豐富情感,充實精神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
對學生懷疑自己和相信權(quán)威的現(xiàn)象要耐心引導,愛心滲透,用自己富有的語文精神去影響學生。語文不是預設的靜態(tài)的教條,而是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時時充滿著未知與新奇,處處蘊藏著感染與活力,因此課堂上應舍棄圈套,摒除陷阱,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中感知社會與人生,提升精神與情感,放棄解剖與拆析,進入文本與學生一起感受漢語言的魅力,沿著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學習規(guī)律,正確自如的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交流情感。再者教師應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坐下來作學問,摒棄浮躁,耐住寂寞,寵辱不驚,有了豐厚的知識,任何技巧都會輕車熟路,運用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