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為響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廣大師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傳承與弘揚,西安高新一中南校區(qū)開展了主題為《風從華夏來》的“華服日”活動,以漢服藝術發(fā)揚和傳承為出發(fā)點,結合西安13朝古都的民族魅力,使“衣冠之國”、禮儀之邦的文化更加發(fā)揚光大。
在“華服日”當天,擁有漢服的學生可著漢服一天。中午,華服愛好者們還給廣大師生貢獻了一場內涵豐富,古風悠揚的演出。
演出主題為《風從華夏來》,由秦漢風韻、魏晉風流、盛唐風采、兩宋風雅、大明分度五個篇章構成,重點體現(xiàn)了5個時代的服飾特點、代表文化。同時,特邀專業(yè)的插花師、茶藝師同臺展示,穿漢服、吹竹笛、寫律詩,古風席卷整個校園。
秦漢風韻
黃河之畔,谷子和高粱坦蕩地生長。田野鄉(xiāng)間,君子和淑女深情地對唱。時間只能讓一部《詩三百》釀成一壇更加醇厚的老酒,正如兩千年的滄桑改變不了每一個兵馬俑的英姿颯爽。
魏晉風流
官場上的風浪開始洶涌,可南山的豆苗卻剛剛成熟。既然山重水復無路可走,那有何妨在冷雨之中做一個逍遙的歌手。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采菊東籬,自得喜憂。沉默的竹林里,回蕩著從容的歡呼,冷冷的琴聲里響徹光榮的孤獨。當肉體被放逐在藥、酒、聲、色之中,靈魂卻在生命的源頭處,獨占風流。
盛唐風采
“云想衣裳花想容”,盛唐的天空下,一篇花團錦簇。十萬種顏色在大地上流淌,每一朵花都選擇怒放:太白醉吟,子美引吭;狂妄的岑參打馬穿行塞北;而明月樓下,又是誰家的孤舟,在多情地淺吟低唱……數(shù)不清的繁花讓人眼花繚亂,花沒亂,是我心亂,從海洋里聞到花的芬芳,又把百花的風采,看成盛唐的模樣。
兩宋風雅
大相國寺內,天地人皆為靜物。彌勒佛的笑是神圣的風飄忽而神秘無聲。寺外的人間,也喧鬧的優(yōu)雅:朱子的說辭中正仁慈,似懂非懂的弟子如沐春風;是誰高歌一曲大江東去?明明早已驚濤拍岸,卻還要大論千古風流人物。倘若風雨擾了出游的雅興,不必懊惱,何妨吟嘯且徐行!
大明風度
夢里我經(jīng)過你的城市,燈火通明,叫賣聲囂天。可再絢爛的煙花也掩蓋不了山海關外彌漫著的一律狼煙。轉眼間,孤獨的黃帝沮喪地走進風雨瀟瀟的煤山。沒有不破的鐵城,可卻有不屈的抗爭。那位決意自沉的秦淮歌女,像極了汨羅江畔的三閭大夫。一座大廈轟然倒塌,可那凜然生威的氣度卻像繁星般雋永!
循著歷史的巨轍,向遠古跋涉??吹津\的仁德之人,在華夏的大地上走過。手持經(jīng)筒,越過高山大河;俯身播種,在腳印里留下文明的燈火。清風散播書香,智慧大方生長。祖祖輩輩,我們耕耘在這古老、神奇的禮樂之鄉(xiāng)。昂首眺望前路,那些閃閃爍爍的詩行引領我們走向夢的遠方。
此次“華服日”活動是西安高新一中第23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霓裳羽衣”——“子衿漢服社”漢服文化展示板塊的具體實施,漢服演出為公益演出,所得募捐將全部捐給學校愛心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