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言曰:“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
一切都要從今年5月28日說起。在這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如陳教授自豪鏗鏘的開篇詞:“同學們,專屬于中華民族的第一部民法典終于誕生了!”這部法典,生而不凡。它是天之驕子,誕生于中國社會大轉(zhuǎn)型和數(shù)字網(wǎng)絡(lu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時代,對于加快國家法治建設(shè),依法治國,建設(shè)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是?。摹吨型夂腺Y經(jīng)營企業(yè)法》到《民法通則》,新中國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皆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定。隨后,中國立法機關(guān)采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此步于2017年完成;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后,再與民法總則合并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通過后,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這些年來,國情在改變,國法在修訂,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卻是亙古的——為人民服務(wù)?!?/span>
這是教授對于《民法典》的概述,也是她令我印象最深的金句之一。
走進軍隊,去過監(jiān)獄,深入戒毒所……雙腳丈量大半個中國,雙眼洞察每一寸民生,無論宏觀視野與個體探尋,她都能懷揣一顆同理之心,敏銳感知這個社會的風起云涌、喜怒哀樂。我想,這才是她對這部法典擁有如此深厚情感的真正原因。
她以平和的語調(diào)娓娓道來豐富的職業(yè)經(jīng)歷,加以通俗易懂的詮釋,將我們帶入案件的真實現(xiàn)場。或因詼諧的語言捧腹大笑,或因鮮血的教訓扼腕嘆息,我們仿佛已不是象牙塔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局外人,而是一個個案件的親歷者,切身感受著當事人的復雜心境。高空拋物、子女撫養(yǎng)……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搭便車”問題中針鋒相對的矛盾。法律的天職是維護正義,可正義的標準又如何界定?陳教授運用精彩的演繹論證法,讓我感知到了法律剛烈與溫柔的交織,嚴厲與人情的共生。令我佩服以致五體投地,她的語言震撼了每個學子的心靈。
你可知道,那些字句背后,正隱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或是一個法學人肩頭背負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抑或一個國家對公平公正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是一個時代變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正如她的姓名一般:“凌云”。凌云者,云霄直上也,冥冥之中似乎就與她的事業(y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講座最后,我想起了教授開篇所提出的問題:中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民法典?我想,在這場兩小時的法律盛宴中,她早已親歷親為,給出了答案。
《民法典》之所以能被稱為“國之重器”,并不僅在于它1260條法條的體量,也不僅在于它首創(chuàng)的“典”字命名,還在于它是中國人民私權(quán)保障的宣言書,在微觀層面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和行動;在于它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有了強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撐。這部法典的出臺,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金字商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變革與成功。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蔽覀償y著《民法典》終將以充足底氣效力國家發(fā)展,以嶄新姿態(tài)亮相世界舞臺,以傲人膽魄共筑人類命運!
新聞鏈接
10月24日,為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推動民法典走進校園,切實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西安高新一中邀請西北政法大學陳凌云教授為同學們做《“法”護人生·“典”亮未來》報告。陳凌云教授通過相關(guān)案例對民法典進行解讀和分析,講解了和同學們息息相關(guān)的條款,讓同學們更為直觀更為全面地理解民法典與生活的關(guān)系,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心中的愛國之心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