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午,西安高新一中2023屆讀書推薦會第三期在尚德樓多功能廳拉開帷幕。本次讀書推薦會由語文教研組郭瑩老師主講,郭老師分享的書籍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
郭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的是海明威寫作實踐中一以貫之的“冰山理論”,即小說最終呈現給讀者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要達到這種效果,作家需要至少做到兩點:一是構想之全面;二是呈現之簡約。從作品結構來說,海明威只選取了三天捕魚的經歷來集中呈現,但老人的過往生活、社會關系、村莊環(huán)境甚至古巴的歷史進程都穿插在字里行間;在語言風格上,郭老師以老人和鯊魚最后的一次搏斗片段為例,引導同學們感受冷靜的動作描寫及關閉其他感官所達到的以少勝多之效。
在短小的篇幅和簡單的情節(jié)背后隱藏了更加深遠廣闊的東西這一共識的基礎上,郭老師提醒同學們關注《老人與?!分胁煌黧w所具備的象征意義。小說中給老人的安排是——在經歷了漫長的失望與等待后,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刻被推向更深重的苦難。希望與失落、得到與失去、崇拜與抗爭都在這命運般的大海上激蕩、回旋、升騰。既然命運的藩籬牢不可破,人類還要不要做徒勞無力的反抗。面對這一問題,海明威在這本書中申明了態(tài)度:如果悲劇命運是一座十字架,那么老人出海遠洋、還擊鯊魚,就是選擇一個十字架,并主動背負它的過程。在大馬林魚被殺死的那刻,就注定了會有鯊魚循著血跡而來,理想的破壞者固然令人痛苦,但也正是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得以看到“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么程度”。與漠然屈服、繳械投降相比,永不言敗的抗爭才真正捍衛(wèi)了人類至高的尊嚴。
在閱讀方法上,郭老師號召同學們與其他文本互相參照,并以《愚公移山》為例,將其和《老人與?!愤M行對比閱讀。愚公和桑迪亞哥這對不同文化燭照下的倔老頭,既展示出某種精神氣質上的相似,又折射出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差異。就差異性而言,首先愚公為山所困和內陸農耕文化息息相關,桑迪亞哥以海為生,體現出海洋文明的開放意識和冒險精神;其次愚公率眾挖山,具備集體意識和自我犧牲精神,老人孤身出海,體現對個體價值的執(zhí)著追求;最后愚公借助神仙力量解決了人與自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源自于我國喜愛“大團圓”結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接受心理,而桑迪亞哥只帶魚骨架回來,呈現出西方所崇尚的缺憾美和悲劇意識。
最后,郭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幾種《老人與?!繁容^有代表性的譯本,并鼓勵同學們廣泛閱讀海明威其他作品,進一步感受其獨特的風格和永恒魅力。
讀書推薦會的最后,郭老師與同學們分享了《老人與海》中主人公桑迪亞哥的獨白“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鼓勵大家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